标本成像系统厂家介绍活体成像系统使用方法
标本成像系统厂家介绍活体成像系统使用方法
活体成像系统具有灵敏度高、直观、操作简单、能同时观测多个实验标本,无放射损害等优点,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例如动物组织对光子吸收、空间分辨率较低等问题,因而活体成像系统仍需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接下来标本成像系统厂家分享方法,我们一起看看。
1、制作动物模型
根据实验需要通过尾静脉注射、皮下移植、原位移植等方法接种已标记的细胞或组织。在活体成像系统建模时应认真考虑实验目的和选择荧光标记,如标记荧光波长短,则穿透效率不高,建模时不宜接种深部脏器和观察体内转移,但可以观察皮下瘤和解剖后脏器直接成像。深部脏器和体内转移的观察大多选用荧光素酶标记。
2、活体成像
小鼠经过常规麻醉(气麻、针麻皆可)后放入成像暗箱平台,活体成像系统软件控制平台的升降到一个合适的视野,自动开启照明灯(明场)拍摄diyi次背景图。然后,自动关闭照明灯,在没有外界光源的条件下,拍摄由小鼠体内发出的特异光子。明场与暗场的背景图叠加后可以直观的显示动物体内特异光子的部位和强度,完成成像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荧光成像应选择合适的激发和发射滤片,生物发光则需要成像前体内注射底物激发发光。
3、数据处理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图像处理软件除了提供含有光子强度标尺的成像图片外,还能计算分析发光面积、总光子数、光子强度的相关参数供实验者参考。
4、实验影响因素
原则上,如预实验时拍摄出图片非特异性杂点多,需降低活体成像系统曝光时间;反之,如信号过弱可适当延长活体成像系统曝光时间。但曝光时间的延长,不仅增加了目的信号,对于背景噪音也存在一个放大效应。同一批实验应保持一致的曝光时间,同时还应保持标本相对位置和形态的一致,从而减少实验误差。进行活体成像系统荧光成像时,实验者可选择背景荧光低不容易反光的黑纸放在动物标本身下,减少金属载物台的反射干扰。动物体内很多物质在受到激发光激发后,会发出荧光,产生的非特异性荧光会影响到检测灵敏度。
背景荧光主要是来源于皮毛和血液的自发荧光,皮毛中的黑色素是皮毛中主要的自发荧光源,其发光光线波长峰值在500~520nm左右,在利用绿色荧光作为成像对象时,影响Z为严重,产生的非特异性荧光会影响到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动物尿液或其他杂质如没有及时清除,成像中也会出现非特异性信号。
活体成像系统使用时,实验者考虑到非特异性杂信号,以及成像图片美观等方面,可能会调节信号的阈值,因此在分析信号光子数或信号面积时,应考虑阈值的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确选择ROI区域,可提高分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